欢迎访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阜阳市颍东区委员会!

关于颍东区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阅读次数:5200 发布时间:2013-07-09 15:58
[字体:  ]

关于颍东区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开发的着力点。如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城乡发展,已成为我当前经济建设战略思考的重大课题。为此,区政协组织区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发改委、农委、住建局、交通局、统计局等部门到部分乡镇和区直单位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颍东区城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我区加快推动中心城区发展和乡镇建设,城市框架不断拉大,产业、人口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截至2011年底,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人口18万人。目前,全区常住城镇人口达到21.78万,城镇化率达到36%。

(二)城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区逐年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仅2011年全区城镇基础设施就投资25亿元,完成了多条市政道路的新建和改造。 

(三)新型美好乡村建设进一步展开2012年以来,在规划建设新农村示范村的基础上,积极搞好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了79个美好乡村中心村,坚持政府主导,突出规划引领,搞好试点先行,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集体筹建、村企共建、农民自建等建设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正午镇横山村和童庄村的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市的亮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如正午镇陈庄、王桥等5个行政村,规划了2.76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海丰牧业1000亩果园等5个项目签约落地。袁寨镇前楼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了400亩的绿化林木种植。

   (四)城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近年来,我区积极适应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大力提高城镇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探索方法途径,城镇管理趋于规范。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通过对中心城区市政设施、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进行集中整治,对乡镇卫生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提升了城市的文明形象。

二、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相比仍处于落后状况。2011年,我区城镇化率达36%,低于全国51.2%的平均水平15.2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8个百分点。除城镇化水平有较大差距外,还存在不少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一)规划引领作用发挥不够。乡镇规划滞后,如插花镇的规划至今未获批,制约了城镇的发展。城区规划执行不够到位规划宣传力度不大,依规建设的意识不强执行规划不够严肃,存在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

(二)产业支撑能力不够强。颍东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尤其是有利于增加财税收入和扩大城镇就业的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后劲不足。

(三)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城区面积偏小,常住人口数量偏少,部分小街巷道路亟待改善,学校、幼儿园布局不够合理,文化休闲设施缺乏。社区建设滞后,服务和管理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四)乱搭乱建屡禁不止。城区、集镇、乡村都存在乱搭乱建的情况,缺乏统一规划,执法弱,打击力度不大。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和城市的发展。

(五)镇建设缺乏资金。上级对集镇建设重视不够,各项经费倾向农村,集镇建设资金匮乏。如口孜镇政府一直想开发老街、古凤凰台、刘玲墓,建设魏晋文化园,但一直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使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六)集镇基础设施落后。很多集镇缺少道路、下水、路灯、垃圾清运等基础设施,环境脏乱差,缺少优质教学资源,难以吸引农民前往居住。

土地流转不畅,合作社规模小。土地流转的规模占比较小,土地收益还处在较低水平。专业合作社规模小,作用不大,有待做大做强。

(八)土地指标制约乡镇发展。如插花镇反映,复垦了2000亩土地,只给了90亩用地指标,招来的企业难以落地。

(九)城镇管理有待完善。一是监管不够到位管理秩序比较混乱,骑路逢集和店外店想象仍然十分严重。二是城镇居民文明素质有待提高城市文明风尚还没有真正形成。

三、关于加快推进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一)新型城镇化要以规划为先导

1加快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一是确立新的城镇规划理念。要确立持续发展的理念统筹兼顾的理念和谐发展的理念广开言路的理念改革创新的理念。二是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按照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走向和现实需要,突出顶层设计,着眼可持续发展,科学制定和完善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规划明晰中心城区、小城镇和美好乡村建设定位和发展目标,引领新型城镇化高品位、高层次发展。三是同步编制和完善专项规划。在编制规划中,注重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综合利用规划的衔接,努力形成完善的规划体系。

2加大规划的执行力度。一是建立完善规划管理机制。严格落实规划法,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努力解决规划变更随意性大的问题。二是加大对规划执行的监管力度。严格执法,进一步加大对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对违章建筑要坚决予以拆除,对规划区域内居民随意建房现象坚决予以制止。三是切实加强规划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规划法和相关政策规定的宣传。及时向社会公布各项规划,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二)新型城镇化要以一体化为目标

新型城镇化最显著的特点是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推进,推动城市、小城镇和美好乡村协调发展、互促共进。 

1着眼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继续推进中心城区建设。努力打造中心城区和周边城镇产业互补、交通一体、服务共享、生态共建的空间发展格局。

2着眼提高承接承载能力,加快小城镇建设。小城镇是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重要节点,在推动产业、人口集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小城镇建设上,要突出服务功能的完善,提高服务农民、带动乡村的能力。

3着眼强化战略基点作用,稳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布局美好乡村。针对我农村地域宽广、人口多等特点,合理确定中心村规模,插花镇镇长杨海根据人口出生率等指标,提出1000户左右为一个中心村宜居规模,有一定的道理,可以进行论证参考。二是突出美好乡村发展重点。根据我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在美好乡村发展模式上,建议突出三个方面:依托城镇,特别要把靠近镇区的乡村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发展重点。②依托产业,有效解决企业发展用地和失地农民就业问题。③依托强村,通过先行先试探索美好乡村建设的路子。三是以农业产业化带动美好乡村建设。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生产方式转变,引导农民向中心村集聚。是坚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稳步推进。坚持分类指导,选择部分城郊村、乡镇政府所在地、重要景区、经济发展基础好的村庄搞好试点,探索路子,逐步展开。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应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群众的意愿稳步实施,不搞一线平推,不搞强制推进。

(三)新型城镇化要以便民为根本

1加强城镇路网建设。要以中心城区为枢纽,以乡镇集镇为节点,以美好乡村为网点,建立起干支衔接、畅通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一是加快城镇路网建设进度将中心城区道路向周边延伸二是提升道路建设水平为未来拓宽道路预留空间。建议对旧城区的道路进行升级改造,对背街小巷加快治理,提高城市路网密度三是加强停车场、公交站点等配套设施建设。

2建设完善的城镇水、电、气、暖供应系统。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和重复利用率。

3加快防洪和环保设施建设。在城市防洪设施建设上,重视现有河流的治理,规划开挖新的河道和沟渠,提高城市泄洪能力。增加城市绿地和城市内水域面积,注意选用透水能力强的建材,提高蓄洪能力。在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也要充分考虑提高防洪能力,加强防洪河道和配套设施建设。在环保设施建设方面,要特别注意城市产业集聚区和城市居民集中居住区的排污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加快城市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增加街道和农贸市场垃圾箱的数量,充分利用建筑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生活垃圾;高度重视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搞好污水和垃圾收集及处理设施建设。

4统筹建设城镇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一是优先规划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在城市建设、老城区改造和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重视中小学、幼儿园的规划。中心城区应按照城市发展进程跟进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确保新增居民和进城农民子女能够接受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二是完善医疗卫生设施。扩大中心医院建设的规模。加强乡镇医院建设,增加医疗设备,加强医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水平。三是加快推动科技、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加快中心城区体育场馆建设,建设更多的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加强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建设。重视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和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

(四)新型城镇化要以产业支撑

产业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加快我区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1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水平。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在进一步完善道路、水电、污水处理设施的同时,加大产业集聚区商务、物流、通信等设施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区周边学校、医院、电信、邮政、超市、公园、文化娱乐场所和供气、供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视周边房地产的开发和廉租房建设,为企业职工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保障。二是搭建融资平台。完善银企合作机制,积极运用银团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支持产业集聚区大项目和大企业生产经营。加快中小型企业融资性担保和小额贷款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提供税收减免、担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引导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和民间资本规范运作,为企业提供金融担保和小额贷款,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缓解企业发展资金压力。三是创新工作机制。要增强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简化审批程序

2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着眼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发展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物流运输等特色园区努力把特色园区做大做强。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特色产业园区,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优化园区企业布局,实现上下游产业衔接,减少资源浪费。搞好招商引资,扩大园区发展规模,拉长产业链条。加强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综合保障能力,重视科研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品竞争力。

3、创新发展农村产业。在构建新型城镇建设体系中,应根据我区农村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农村产业发展,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建议:一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针对我农村农产品资源丰富的特点,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我农村产业发展的重点。支持乡镇和农村通过引进项目、动员在外务工人员投资、集体自建等形式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拉长农村产业链条,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二是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花生、芝麻、食用菌、花卉、林果等种植业,发展肉牛、肉羊、生猪、禽类等养殖业,与大中城市联合发展蔬菜产业。三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鼓励发展农产品生产、交通运输、建材加工、建筑等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五)新型城镇化要以制度改革为保障 

新型城镇化涉及到一系列制度改革,键是要改变已有的“城乡分割、人地分割”的城镇化模式,通过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等相关制度改革来加快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根本问题。这些政策出台后,应及时传达到基层,通过政策宣讲、人员培训,编写新型城镇化知识手册等方式,让政策深入人心,落到实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大胆探索发展新模式,先试点,后推广,给予试点乡镇一定的发展自主权,在土地、老街巷开发等方面要给予乡镇一定的政策支持,让乡镇干部想干事、能干事。

(六)新型城镇化要注意保护农民利益

新型城镇化要充分考虑农村转移人口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利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财产权利,尊重和保护农民以土地为核心的财产权利,不仅可以让转移进城的农民受益,还有利于规范发展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留乡务农农民的收入。

(七)新型城镇化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哪些城镇适合发展工业,哪些必须给予生态保护,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建设各具特色的城镇。全区要统筹规划,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工业要集中,不引进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产业,科学规划建设工业园区,集约化使用土地、能源等各种资源,集中处理工业废物,大力推广生态循环经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2013年6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