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阜阳市颍东区委员会!

“中华神剪”程建礼

阅读次数:5676 信息来源:政协办 发布时间:2013-05-29 09:33
[字体:  ]

 被誉为“中华神剪”的程建礼老人,1927年12月出生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正午镇程圩行政村。他是为数不多、成就较高的中国著名剪纸家之一,可惜于2006年不幸去世。他从十二三岁开始剪纸,直到辞世,可谓“使过千家剪,剪过万纸花”。在多年的剪纸生涯里,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为中国乃至世界民间艺术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古老的阜阳农村很早就流传着“剪花”的民间艺术,程建礼从小就喜欢它。那时候,他家很穷,但他就是爱剪纸。虽然常常跟着母亲、弟弟四处讨饭,却没有忘记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剪纸。没有纸张就用树叶、火纸代替,一把小剪子常常随身不离。年少时,他的剪纸就出了名,很早就开始串门卖花样维持生计。20世纪80年代,他开始摆摊卖剪纸,成了“职业”剪纸艺人。
     作为中国剪纸艺术学会名誉理事、国家级著名剪纸大师,程建礼一生对剪纸情有独钟,赢得过无数荣誉,近80岁的人了,却仍然过着清贫的农家生活。他舍弃不了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舍弃不了生活了几十年的乡土,在乡下他仍然是一位道地的农民。
    剪纸,又称刻纸、剪花、铰花子等,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典型的乡土艺术。它扎根民间,作者广泛,大部分人对剪纸都不陌生。据专家介绍,剪纸艺术发展到今天,形成了 “剪刀剪”和“刀剪”两大类别。前者主要是以剪刀直接剪裁,后者是用刀来刻镂。程氏剪纸,属于前者,即用“剪刀剪”。剪纸,形式上可分成“阳刻法”、“阴刻法”和“阴阳混刻”等三大类刻镂方法。众多的技巧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如“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等规律特点。有一种剪菊花的技巧,称“罗汉须”,因为菊花初开是直瓣,盛开则是卷曲,形似螺丝圈,所以在剪的时候,必须一瓣一瓣从里往外剪,剪成后花瓣卷曲自如,栩栩如生。
    阜阳很早以前即有剪纸的出现和应用,据说,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剪纸艺术。从目前现存资料看,阜阳博物馆收藏的“兰桥会”、“牧笛”、“祭塔”等剪纸图案,大都是明清时期的作品。一把剪刀、几张红纸,看似不经意地随意剪裁之间,灵巧的动物、传神的人物仿佛是从平整的纸张中忽而蜕变出来,惟妙惟肖地展现在眼前。至今,颍淮地区的一些村庄,还保持着过年贴窗花的传统,女人和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剪出蝙蝠寓意福气,剪出牡丹表示富贵,剪出梅花代表喜庆……红红的窗花往窗上一贴,过年的味道就更浓了。
    历史上有很多文人,用诗词文章记录了当时的剪纸民俗。唐代诗人李商隐《人曰》诗:“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诗人李远《剪采》诗,记载了唐代的剪纸民俗:“剪彩赠相亲,银铰缀凤真。双双御绶鸟,两两渡桥人。叶逐金刀出,花随玉指新。愿君千万岁,无岁不逢春。”
    历史不会忘记,程老作为阜阳地区剪纸艺术家的突出代表,为传承剪纸艺术确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剪纸构思精巧,剪发灵活,妙趣横生。他手中的剪刀仿佛充满了灵性,无论是花鸟虫鱼,或者是传统人物,信手剪来,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他小时候就爱用泥巴做各种各样的小动物,13岁起就开始剪各种花草动物。上个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程建礼远走云南、贵州等地,在刺绣厂当师傅,专门从事刺绣花样的裁剪,他是厂里有名的“花姑娘”。在刺绣厂时,他能剪出花样达4500多种。手握剪刀运用自如,能剪绸能剪绢,剪纸更是得心应手,能剪动物、古今人物、花鸟虫鱼,变化万千,能剪出老虎200多种样式。由于他丰富的生活经历,特别是受贵州等地传统民间艺术的熏陶,其作品兼有南方的灵气与北方的粗犷,他的剪纸作品有着古朴简约、古拙雄浑、浑然天成的艺术美。他不仅能剪而且还能唱,从十几岁到去世,他剪不离手,曲不离口。剪过不计其数的作品,也唱出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先生剪纸,几乎从不打稿,也不先在纸上勾画草样,而是成竹在胸,握剪直入,跃然于纸。他拿起剪来,得心应手,一剪在手,信手而出,剪到图就,一气呵成。
    在1988年10月举办的“全国二十二省雪花剪纸展”活动中,程建礼的作品被评为优秀奖,同年11月获济南“全国剪纸展”一等奖。1996年6月,程建礼作品“伏虎”获“全国彩色剪纸”一等奖。1993年10月,台湾《两岸风情》摄制组为程老拍的专辑在两岸播放。泰国、新加坡的剪纸艺人,专程来阜阳采访交流。美国剪纸艺术家婉蒂女士也来到阜阳专访,就剪纸艺术的历史和发展,与程老先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1997年,阜阳电视台把程建礼的事迹拍成电视专辑,题为《会唱歌的剪刀》,在《安徽电视台》的《天都瞭望》栏目和《阜阳电视台》播出。尔后,该专辑又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东方之子》栏目播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传承阜阳剪纸艺术,总结和推介做出过较大贡献的阜阳剪纸领军人物程建礼先生,1997年阜阳市颍东区委、区政府等有关单位,经过多方努力,精心准备,在省城《安徽画廊》为程老艺人专门举办了个人剪纸艺术展, 同时在合肥举办了“程建礼剪纸艺术研讨会”。 这次个人剪纸艺术展共展出作品一千五百余幅,涵盖了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剪纸作品。省有关领导以及省委宣传部、文化厅、书画院以及省美协等领导出席了“程建礼剪纸艺术展”开幕式,并观看了全部作品,他们对程老艺人的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省电视台、广播电台、各家报社都进行了专题报道。省城部分文化艺术界的著名专家,在专题座谈会上做了热情洋溢的发言,鲍加(时任安徽省美协主席,著名油画家)、刘继潮(时任安徽教育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国画家、美术批评家)等专家学者都给予程建礼极高的评价,誉之为“东方马蒂斯”。
    省展归来后,程建礼的创作积极性更高了,艺术境界也有了新的开拓。他连续创作出一大批质量上乘的剪纸艺术品,可以说此后的几年直到生病之前,是程建礼老人剪纸艺术的又一次辉煌。其间,颍东区文联等部门的热心专家人士,对程建礼的剪纸作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挖掘。特别是,把对程氏剪纸的二代传人程兴宏(程健礼之子)的培养,放到了重要日程。兴宏为人憨厚孝顺,语言木讷,老实巴交,可是他手中的剪刀,却也像他父亲一样灵活乖巧。他深有感触地回忆父亲对自己的启发和引导,那时候父亲总是“剪一些鸟啊、鱼啊、小人啊,贴在我的书包上。我感觉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喜欢,而且每天拿剪刀剪个蝴蝶啊,跟着剪个鞋花啊,也就从那时候开始学了,产生了对剪纸的好感。” 程兴宏的出道,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而今,孙女程晓娟也拿起了剪刀,小小年纪就已在剪纸界崭露头角,而且出手就拿得了全国的奖杯。第三代传人的胜出,我们也为程氏剪纸艺术之花的繁盛而祝贺。
    欣赏程建礼老艺人的剪纸,能使人感受到作者自娱自乐并为美好愿望而自然流露的平和心态。凭着对生活的直观感受和审美习惯,无拘无束地表达理想和愿望,天然真趣是他的最高境界。他的作品中表达的是一种和谐纯真的感情,具有清新的原始趣味和充满活力的野性美。中央美院教授吕胜中看过他的作品后给予很高评价,他说“程建礼的剪纸作品用线果敢应变、大刀阔斧、粗犷中含有细微,堪称男性剪纸艺术家的高手”。著名剪纸理论家靳之林教授称其为“大家手笔”,并挥笔书赠条幅。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副会长、北京北海诗书画院院长娄德平看过程老艺人的作品后,给予 “依仁游艺志道据德” 的好评。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继成先生,最为关心也最能见证阜阳剪纸和代表人物程建礼。他的《题阜阳剪纸》诗:“淮水流金润桑田/乡风民艺颂华年/捉刀向纸飞红雨/巧手裁出美家园/动静相宜拙蕴秀/黑白交替简中繁/精品佳作增国色/未负吾心蒙苦寒”就是对程建礼和阜阳剪纸的诗意总结。
    程建礼仿佛就是为剪纸艺术而生,他一生呕心沥血,将自己全部心血投入到他热爱的剪纸艺术中,至其2006年去世,一生创作的不同形式的剪纸作品达三万余件(重复者不计),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在艺术上,程建礼走到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透过程老的作品,我们似乎看见程老憨笑着舞动剪刀,悠然自得地哼着他自编的剪纸小调,一幅幅田园诗般的作品,神奇般地展现在世人面前。用郭沫若的名言来形容程建礼剪纸最为贴切:“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人间永不朽。”
    2000年2月,程建礼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剪纸艺术回顾展中荣获一等奖。2001年5月,剪纸作品《降龙伏虎》在中国民俗风情剪纸大赛中荣获金奖。2004年9月在中国第七届艺术节上,程老的《老鼠娶亲》再获中国剪纸艺术博览会金奖。同年,他的103幅剪纸艺术精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接着,汇集著名剪纸艺术大师程建礼先生一生剪纸精品的《程建礼与阜阳人物剪纸》画册,由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以中英文对照,向海内外发行。
    南京孔雀园、阜阳档案馆、阜阳博物馆等单位都收藏有程建礼的多幅作品,阜阳博物馆还专门为程老先生开办了个人陈列馆,作为其长期展出项目之一。程建礼的作品曾被南京东南大学作为课题进行学术研究,该校美术系主任胡平曾多次带研究生来阜就程建礼剪纸艺术作长期研究,程建礼曾应邀到东南大学讲课,向学生作现场表演。
2000年,中国剪纸研究会、中国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剪纸艺术大师”并申请中国民间剪纸艺术成为“人类口头和非物文化遗产保护”和“世界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对象。程建礼先后被中国剪纸学会聘为名誉理事,他也进入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并成为民俗艺术协会会员、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员、原中共阜阳县第八届政协委员和颍东区第一、二届政协委员。
    程建礼老人的突出贡献,始终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重视。颍东区领导和文联的同志常常登门问寒问暖,帮助解决生活和医疗问题。特别是老人生病后,文联的帮助和支持就更多了。老人的遗憾不是别的,剪纸作为一门民间艺术,要后继有人那!老人没有太多的语言,只有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无奈的眼神很抓人。“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为弘扬民间剪纸艺术,他抓紧对程兴宏的培养,抓紧多剪出些好作品留给后人。儿子程兴宏喜爱剪纸,并初显程氏剪纸的传统和风格。但是这还不够,他希望,能组织更多的人学习剪纸。
    程老作为著名剪纸艺术大师,为发展剪纸艺术实现了自己辉煌的人生价值,程氏剪纸已被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可喜的是,已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程氏剪纸,许多年轻人也学习剪纸。程兴宏已经在招徒传艺,颍东区文联也在组织办培训班,一些有发展希望和培养前途的剪纸新人,已经加入到颍东剪纸的行列。他们将像程老一样,伴着朝阳和晚霞,哼着自编的小曲,剪着永远剪不完的古老传说和世间百态,剪着一个沧桑老艺人的乡村故事。“花歌”还会继续唱,故事还会继续流传,魔幻般的剪刀定会再创辉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