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阜阳市颍东区委员会!

永葆政协理论之树常青

阅读次数:4558 发布时间:2013-05-29 11:03
[字体:  ]

缪合林

在政协理论研究工作中,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营造民主讨论和广纳善言的风气。在政协理论研究文章中,要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

中共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这让我们迎来又一个理论创新的春天。人民政协理论产生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进程中,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充满生机与活力。它既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既立足国情,又放眼世界;既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工作。当前人民政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人民政协事业永续发展,就必须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创新,始终站位前沿、勇于突破、贴紧实际、改进文风,永葆理论之树常青。

一、开阔眼界,引领实践

加强政协理论研究,就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切实把握时代特征,立足人民政协实践活动,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政治文明研究的有益成果,关注和研究国际国内政治理论的新思潮,以更超前的站位、更宽广的视角、更开阔的眼界、更长远的眼光,研究和探索人民政协理论的发展,不断丰富研究内容、拓展研究成果,为政协工作的开拓创新提供理论支撑。要站位前沿,找准理论研究的重点。要往前站,要站得高,对政协工作前瞻性问题研究得远一点,对政协工作存在的不足看得深一点,对政协工作需要改进的方面分析得透一点,努力找准政协理论研究的切入点,抓住政协理论研究的前沿课题、政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政协工作发展的新趋势等重要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要立足全局,探索理论研究的路径。重视把人民政协理论放在党执政治国理论的大系统内进行研究,不能孤立地就政协论政协,对人民政协理论任何一个局部问题的探讨,都要立足全局,从宏观的角度思考具体问题。重视正确处理政协理论研究长远规划与当前工作的关系,坚持虚实结合,在搞好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重点搞好实践性、应用性课题研究。要大胆创新,推动理论研究的发展。理论研究要打破思想禁锢,提倡和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不同学术观点相互争鸣、相互切磋。坚持以重要课题研究为纽带,让理论骨干与政协委员、政协工作者的研究结合起来,让党政调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让全国政协系统的理论研究协同起来,形成多方合作、资源共享、协同研究的局面,以生动活泼的理论氛围带动政协理论研究的发展。

二、善于思考,勇于突破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是人类的智慧,是独立思考的精神。人与人之间之所以存在着能力素质强弱的差别,重要原因,在于对事物、矛盾、问题、情况是否善于思索,产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宋朝苏洵在《谏论上》说:“悟则明,惧则荒,奋则勤,立则勇,容则宽。致君之道,尽于此矣”。在这里,他把悟摆在惧、奋、立、容之首,说明人必须善于思考、提高悟性,摆脱愚昧;颖悟,变得聪明;感悟,学会深刻;解悟,拉近真理;领悟,把握规律;彻悟,超脱豁达。

人民政协理论是一门具有高度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做好政协理论研究工作,需要修炼和提升思考能力,通过运用辩证的思维、创新的思维、发展的思维,对人民政协事业进行深入、超前和系统研究,不囿于前人,不拘于成见,阐前人所已发,扩前人所未发,取得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的突破。善于思考,勇于突破要着力在提升三个能力上下功夫:着力提升认识规律的能力。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规律。开展政协理论研究工作,要注重研究和把握规律,要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通过从不同时空、不同层次,认清政协工作本质特征、政协工作活动规律,从而把握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的主动权。着力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认识问题就是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开始。事有千千凝结,情有种种疑窦。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解除结窦,断掉疑惑,就是大彻大悟。开展政协理论研究首先就要当好“问题猎手”,学会从“青萍之末”上去认识和发现问题,不断提高政协理论研究的首创性和超前性。着力提升理性思考的能力。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表现为现象,但任何现象并不等于本质,更不要说假象了,假象是歪曲颠倒反映事物的本质。一切事物既有“形于外”的表露性,又有“藏于内”的隐蔽性,而且表露的与隐蔽的常常并不一致。如不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眼见”未必都能“为实”。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政协理论研究中,对工作实践中出现的种种表象,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把握要义,为政协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撑。

三、贴紧工作,务实管用

生活之树是常青的。理论研究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政协理论研究既要有别于纯学术性的研究,也要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工作探讨。政协理论研究说到底,就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搞清楚“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这几个基本问题。因此,要做到“三贴紧”:贴紧现实。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腾飞跨越的关键时期,政协理论研究工作要贴紧发展现实,拓展政治协商的新领域,探索民主监督的新形式,创造参政议政的新途径,不断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向前发展。贴紧工作。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必须服务于实践、指导于实践。政协理论研究工作,主要应着眼于应用理论的研究,以履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重点,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切实发挥好理论的指导作用。比如,在政治协商方面,如何进一步明确协商的主体、规范协商的程序,提高协商的效力;在民主监督方面,如何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在参政议政方面,如何提高调查研究的质量,建立规范的参政议政成果办理机制。总之,政协理论研究尚有很大的空间,只有贴紧工作实践,才能保持理论研究旺盛的生命力。贴紧大众。所谓“理”就是说明事物本质的道理,“论”就是把这个道理讲清楚。真理是朴素的,好的理论,一定是精辟独到、深入浅出的,一定是普及大众、管事顶用的。比如邓小平理论的特点就是精炼、直白、管用,“发展是硬道理”、“白猫黑猫论”、“一国两制论”、“三个有利于”等等,使人朗朗上口,耳熟能详。李瑞环同志的每一篇讲话都渗透着来源于人民、来源于实际生活的语言艺术。“百炼工纯始自然”,朴实之中寓含着极为深刻的哲理美。把理论搞成鸿篇巨制是功夫,把理论变成老百姓的心里话、口头语,更是大功夫、真功夫。政协理论研究要做好科普和广泛的宣传工作,注重在贴近群众、贴近百姓上做文章。

四、删繁就简,改进文风

文风,就是著文立说的风气,既包括写作者的态度和方式方法,也包括文章、著作的风格特征。理论研究文章是真实还是虚假,是繁琐还是简约,是晦涩还是通俗,是陈旧还是新鲜,是华而不实还是朴实无华,都可以通过文风体现出来。文风不是小事。文风不仅涉及文章的语言和文字风格,涉及作者的思想和工作作风,而且涉及一个时代的价值和精神定位。唐立国之初,高祖李渊鉴于梁、陈讲求文辞华美而忽视内容的形式主义文风问题,于武德元年发布了改革文风的《诫表疏不实诏》,严厉批评了“表疏因循,尚多虚诞。申请盗贼,不肯直陈”,“乱语细书,动盈数纸,非直乖于体用,固亦失于事情”的现象。相反清朝道光皇帝讲究行文格式和书写水平,凡八股文做得好、形式不错、抄写工整,就“龙颜欢喜”,至于文章里有没有治国安邦的“真知灼见”则在其次。因此,清廷上下八股盛行,文风大坏,导致道光一朝政治风气柔糜泄沓,官吏多以圆滑弥缝为能事,国事因之不堪闻问。

习近平同志指出:“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政协理论研究,包括研究论文的撰写,要在改进文风上下一番功夫。改进文风需要端正态度。胸有成竹才能出口成章,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源于实践才能指导实践。文风不实,反映出思想作风不纯、工作作风不实。在政协理论研究工作中,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探索民主讨论和广纳善言的风气。在政协理论研究文章中,要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改进文风需要接足地气。政协理论研究工作者应当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概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把群众的创造吸收到理论研究成果中来,使思想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解决问题。改进文风需要提高本领。改进文风既是态度问题,同时也是水平问题。删繁就简三秋树,抽丝剥茧见真容。譬如中国画中的减笔画法,它以减笔墨的方法,以最省的笔墨,反应最完美的世界;用最小的内涵,折射最大的外延。减笔画,减的是笔墨,提炼的是精神,是洗尽铅华、去芜存精,是“吹尽黄沙始到金”。政协理论研究要不断改进文风,提升驾驭文字的能力,力求文章的语言表述简约清新、新鲜生动,使政协理论研究文章读起来勃勃有生气。

(作者系十二届南京市政协主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