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阜阳市颍东区委员会!

关于加快推进我区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调研报告

阅读次数:6059 信息来源:颍东区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7-09-28 14:05
[字体:  ]

关于加快推进我区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

调研报告

颍东区政协

(2017年9月)

为加快推进我区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区政协会同农委、经信委、开发区管委会、金融办等相关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围绕我区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采取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走访了安徽普惠农业生态公司、阜阳市东华西兰花公司、安徽瓦大农业科技公司、安徽九珍食品公司等企业,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十三五”时期,阜阳市委、市政府将颍东区列为全市食品产业发展的主体区,区委区政府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将大力发展食品产业作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切入点来抓,不断壮大食品产业优势,助推食品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区围绕发展食品产业,建设小麦、玉米、畜产品等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初步构建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夯实了加快食品产业发展的基础;充分发挥紧临长三角、地处黄淮海腹地的区位优势,抓住与闽南地区食品行业长期合作机遇,彰显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将食品产业作为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点,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不断提高食品产业的辐射力。目前,我区现有规模工业企业156家。其中,食品企业49家,占企业总数的31.4%,食品企业超亿元企业22家,占全区亿元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食品企业发展趋势良好。

  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区食品产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0年至2016年,食品工业产值从20亿元增长到近66亿元,增长了近3.3倍,年均增速达23%,今年

    1-8月食品企业完成产值42.8亿元,占全区产值的26.4%,同比增长4.3%。安徽福润、九珍食品、猛牛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产生了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产业布局渐成雏形。我区食品产业涉及粮油、屠宰和肉类加工、方便食品、软饮料、调味品、保健食品多个加工行业,每个板块都培育出了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另有20多家印刷包装、物流运输、食品机械制造等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企业关联度不断加强。

    (三)产业品牌不断提升。围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区委区政府采取引进与扶持并重、资金与政策并举的方式,切实强化产业品牌的扶持力度。颍东经济开发区获得省级新型工业化食品示范园区,颍东食品产业园获批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省级食品产业园、省级方便食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猛牛食品、麦德发食品、金麦乐面业、九珍食品等企业被授予“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猛牛食品、九珍食品、竞赛食品、光正食品等企业获省“著名商标企业”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策支持。一是建立领导协调机制。2014年区政府专门出台支持食品产业加快发展暂行办法,大力度全方位扶持企业发展。2015年区委区政府制定了《颍东区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将食品产业作为我区转型升级的重点工作来抓,制定工作计划,强化工作措施,推进食品产业加快发展。二是财政扶持。区委、区政府连续多年对工业发展较快的企业给予重奖,特别是在主导产业实施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大支持力度,2016年对主导产业企业创新方面的奖励达200多万元。

    (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一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区政府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达成协议,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推动颍东区食品产业发展。通过产学研对接活动,全区有二十多家食品企业与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省农大、省农科院、河南大学等单位多次来我区进行技术指导和交流。二是增强企业自身研发能力。支持有规模有实力的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心,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目前,猛牛食品、达亿食品已组建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麦德发食品、九珍食品、思杰食品等企业技术中心正在组建中。三是注重品牌建设。对获得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企业依托优质产品创知名品牌。四是引导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增加有效供给。落实新产品有关税收及奖励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全年企业开发新产品100多项。

    (三)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多方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览活动:连续五年在清河广场、火车站广场举办颍东名优食品展销会,利用中秋、春节的销售旺节,帮助企业搭建促销平台,支持企业走出去。

    (四)完善产业链条。在引进食品企业的同时,注重配套产业的发展,20多家食品加工上下游产业落户园区,为食品加工提供机械制造、产品包装、物流运输等相关产业支撑,其中,无锡布勒商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阜阳布勒机械有限公司是安徽省唯一一家研磨机械设备生产、销售服务点,可为周边300公里半径内相关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五)突出食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执法监督管理,突出重点产品,抓好重点环节,不断推进各项监管措施的落实。积极配合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部门抽取检测样品,确保从源头上把住食品安全关。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总量规模偏小,产业发展水平不高。我区粮油加工、肉类屠宰及加工业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以中小为主,目前仅有一家年产值超过10亿的大型企业,规模以下食品企业占80%。食品加工企业产品结构重复,存在同质竞争的风险,食品加工业普遍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方便、功能型产品发展后劲不足。

    (二)食品生产与农产品原料供应脱节。食品企业与农户之间联系不紧密,企业在自建基地方面存在种种困难,且加工企业对上游种养业带动力不足,以下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上游农产品品种改良、质量提升、基地建设还没形成共生共荣的发展链条。

    (三)产品结构整体层次偏低,企业研发能力尚需提升。

    我区食品加工企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产品加工度低,如面粉加工压力大,生产能力过剩,小麦终端食品加工仅占小麦面粉加工业的10%不到,肉类、果蔬食品加工不多。研发创新能力普遍较弱,一些产学研合作项目还停留在表面上,实质性的工作较少,在当前以研发和销售渠道为主导的现代食品产业发展模式下,我区食品企业竞争能力不强。

  1. 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增大。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中心)初步建立,但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仍存在监管薄弱问题。

    (五)资金要素制约仍较突出。为有效解决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区政府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创新设计了多种金融产品和信贷业务,如“4321”担保体系、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过桥贷”、“助保贷”、“税融通”、“商标质押贷”以及债转股等,但从实际操作层面,除部分龙头企业能够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外,其他众多规模较小的食品企业因为自身信用评级低、纳税总额少、股权不清晰、缺乏知名商标或负责人思想不解放等原因,无法获得创新型金融业务支持,基本还是依靠传统抵押类贷款,资产负债较重。部分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时,铤而走险借用民间高息资金,造成经营风险持续加大。

    四、意见建议

    (一)加强引导扶持,推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并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实地走访调研,召开座谈会,提出我区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思路。二是建议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为优质企业发展提供空间和资源。三是进一步完善支持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国家、省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的扶持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

    (二)推广“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模式,提升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鼓励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加快分散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集中集约型转变,支持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村土地流转直接对接,提升龙头企业规模化程度。二是加强食品基地标准化建设。龙头企业在扩大食品基地规模的同时,要按照国家“环境有监控、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标准化生产要求,积极推进食品基地标准化建设,从生产源头上确保农畜产品的优质安全。三是力争形成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导小品牌小企业向著名品牌龙头企业靠拢集聚,力争形成以品牌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基地建设为依托、农户员工参与为基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龙头企业要在并购的基础上,开发区域特色名牌产品,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不断提高企业综合效益。

    (三)发展食品企业原料生产基地,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着力解决基地生产与加工品种、品质需求不匹配、不适应问题,加快构建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适合精深加工、休闲采摘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发展优势产业、形成产加销结合的产业结构。引导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股经营、签订长期合同等方式,带动建设一批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

    (四)加快本土企业及品牌培育,增强产业发展后劲。选择一批食品工业龙头企业和优势骨干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将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等对其倾斜,统筹考虑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全产业链构建、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要素,积极鼓励有竞争力的食品工业企业利用资金、技术、品牌、市场等优势,通过联合、兼并、资产重组等途径,培育出规模大、加工布局完善、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本土品牌企业。同时,鼓励支持食品龙头企业走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发展道路,助推其不断做大做强,发挥其对地方食品行业的示范效应。

    (五)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价值链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紧紧抓住农产品加工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粮、油、肉等精深加工,发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要把创新作为转型的动力,突出技术创新,可以创建食品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抱团发展,信息共享。每年在产品研发、技术提升、两化融合等领域,重点培育扶持一批食品企业转型升级。

    (六)创新营销模式,提升食品产业竞争力。如今互联网已经是人们社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食品企业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顺应电子商务时代潮流,改变过去传统高成本运营方式,加快电商平台建设,积极开拓市场,让优质农产品卖出好价钱。

    (七)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监测、生产许可、监督检查、应急管理等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对原料生产到加工全过程的质量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生产加工的各项标准,按照市场准入有关要求和规定,引导和规范企业加强质量安全工作,提升企业自主的质量安全控制能力和水平。加大食品质量安全监测能力建设,采用新检测设备和新检测技术,全面提高食品工业检验检测能力。

    (八)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一是探索设立食品行业专项基金,支持重点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持续扩大区级过桥资金池规模,提高资金周转覆盖面。二是强化涉企资金整合,将工业发展、科技服务、技术改造等资金进行整合,依托园区平台或新成立工投公司,投资扶持重点食品工业。三是引导食品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充分运用“税融通”、“助保贷”等贷款产品杠杆,加快企业诚信意识、企业文化培育与建设;四是完善贷款担保体系。积极鼓励发展多种类型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拓宽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改善担保服务;五是激活民间资本。建立重点项目筛选和定期发布制度,利用优质项目吸纳区内外民间资本加大企业股权投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