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阜阳市颍东区委员会!

颍东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阅读次数:7747 编辑:区政协办 信息来源:政协办 发布时间:2020-06-16 10:50
[字体:  ]

文体、新闻、教育界别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使旅游的品质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近几年,颍东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升文化旅游的品牌影响力,促进了全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文旅深度融合及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旅深度融合情况。颍东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文化、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一马平川的平原风光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文化与游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和前景。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日益重视下,文化与旅游正日渐融合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科学编制了《颍东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旅游开发必须挖掘和融入地方文化,并对文化旅游相关产品、重点项目以及生态环境与文物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规划,进一步凸显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

二是城市文化旅游初具规模。近年来,颍东区开通了到颍东欢乐城和岳家湖公园的公交路线,相继完成了济河南体育公园、国家农业公园、苏沟生态旅游观光带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辅之以东方公园、东三角游园、济河游园等公园游园,形成了“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的城市休闲旅游带。规划建设了两馆一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全民健身中心),济河路美食街,万家福、大润发等大型购物场所,颍东特色旅游商品销售点等,图书馆、文化馆、全民健身中心相继对社会免费开放,城市文化旅游格局初具规模。

三是对外整体形象进一步树立。坚持每年组团参加全国文化旅游商品交易会、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宣传推介会,举办各类文化旅游摄影大赛,征集文化旅游形象宣传ロ号,印制了手提袋、招贴画和旅游图册等宣传品,在省、市电视台和各类媒体上,对颍东人文历史、地域文化和景区景点进行广泛宣传。

四是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特邀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成立了阜阳(颍东)历史文化暨旅游发展研究会,会址设在程文炳宅院,深度挖掘颍东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全区现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家,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家。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组织开展非遗作品展、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等活动。目前,全区共有纳入国家、省、市各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18个。

五是特色文化旅游探索起步。整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单位资源,依托程文炳宅院,建立皖北民俗博物馆。以扶持农家乐休闲旅游为途径,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育采摘园、垂钓园、家庭农场、乡村民宿等40余家。依托济河南体育公园,大力发展体育游,日均游客千人以上。依托阳光花卉、印象田园花卉产业园等,大力发展花卉观光旅游。因地制宜谋划口孜东矿地质博物馆和火车博物馆,积极探素开辟工业和文化旅游线路等等。

六是文化旅游营销方式形式多样。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营销,对阜城最大的城市公园岳家湖公园进行了航拍,上传腾讯视频进行宣传,利用微信、微博和抖音刷流量,颍东欢乐城和八里湖生态农庄获得了较高的人气;开展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八里湖生态文化旅游采摘节、插花锦怡小镇灯光艺术节,打响了我区乡村旅游品牌,不仅吸引了大批的游客,还带动了当地农副土特产的销售开展重要节庆日宣传营销,颍东欢乐城在春节期间开展老北京庙会活动,清明节纸油伞文化节,五一紫藤花和恐龙展,十一电音节和卡通动漫展,程文炳宅院十一期间举办“建国70周年摄影展”等,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合当前工作开展宣传营销,与党建活动相结合,在3A级旅游村枣庄镇杨寨村开展“一抓双促”乡村旅游文化节;与党风廉政活动相结合,开展区直机关干部“廉洁从政”文化旅游徒步行活动;与全民健身相结合,在济河南体育公园开展了全民健身操大赛;与扶贫工作扶智扶志尊老敬老相结合,在孝善村新乌江镇李土桥村开展钓鱼大赛和饺子宴活动;与体育工作相结合,在乌江镇东湖湿地公园举办全区农民运动会,吸引众多媒体争相报道。尤其是孝善村饺子宴活动,声名远扬,吸引外省市学习观摩团纷至沓来。

(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景区景点方面:颍东区拥有程文炳宅院、颍东欢乐城、济河南体育公园、岳家湖公园、三角洲公园等文化旅游景点十余处,其中:3A景区2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家,市级研学旅行基地1家。在建文旅项目多个:国家农业公园、颍东印象田园、安徽七彩野生动物园等。积极谋划项目:东湖湿地旅游区项目、河洲湾乡村旅游区项目、苏沟滨水旅游区项目,重点培育项目:八里湖田园综合体、花仙谷生态农园、锦怡花海等花卉项目。乡村旅游方面:现有省级优秀旅游乡镇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7个、星级农家5家、3A级旅游村2个、2A级旅游村2个,旅行社8家、旅游运输公司1家。乡村旅游“八个一”工程全面建设完成。旅游商品方面:正午五谷画获得国家旅游商品大赛银奖,程氏剪纸和杜氏刻铜获得安徽省百佳文创旅游商品创意大赛铜奖,正光牛肉获得省级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李土楼粉丝等8家旅游商品入选阜阳市百家旅游商品名录。文化旅游活动方面:每年举办广场舞大赛、生态文化徒步游、乡村旅游文化节、观光垂钓比赛等多个大型文旅活动。阜阳市首个省级体育生态公园暨全民健身中心落户颍东。旅游交通服务方面:实施旅游景区与交通干线连接线“最后一公里”通达工程,实现3A最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点具备3级以上公路通达条件,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有所提高。2019年,全区接待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1.2亿元。

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制约我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

(一)产业化意识较弱,资源整合不够。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地位、作用认识还不到位,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和所应配套的政策以及所能产生的巨大效益还未能达成应有的共识,对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率不高,相关行业联系不密切,因而缺乏统领性的指导,需要制定中长期发展纲要。

(二)文化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经营单位资源分散,集约化程度不是太高,尚未形成多方位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集群,缺少带动性强的产业集团;经营层次低,效益偏差;上档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偏少,市场占有份额低。

(三)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文化旅游产业的日益发展,需要一大批既熟悉市场经济又懂文化的经营者。文化旅游产业的人才匮乏,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受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培养和提高文化旅游管理经营人才的素质,已经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审视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步伐,应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坚定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的信心。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大势所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是当务之急。一要正确认识宏观经济新形势。当前的文化旅游产业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历史时期。根据国际国内经验,人均GDP达到2000-5000美元时,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将呈现爆发性增长,也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最快的时期。颍东区目前人均GDP已接近5000美元,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正处于有利的大环境之下。二要正确认识自身具备的独特优势。颍东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在借助都市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形成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方面具有十分有利的条件。此外,我区拥有历史文化遗址、湿地景观、特色美食、农副土特产等优势资源等方面具有较好条件,这些文化旅游产业资源都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三要正确认识城市发展带来的新机遇。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郊休闲文化游的兴起和道路交通环境的改善,到颍东的外来常住和暂住人口、流动人口会越来越多,文化旅游产业的消费市场会越来越大。

(二)找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短板。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思想观念保守。在对文化旅游认识上,市场意识、产业意识、开放意识相对较弱,思想观念偏于保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化的思想基础比较薄弱。二是发展基础较弱。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基础比较差、水平比较低,虽有一部分文化旅游企业,但绝大多数规模小、水平低,小而散、散而低的问题十分突出。三是产业政策不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但目前我区还没有制定完善的扶持政策。四是人才储备欠缺。文化旅游产业人才不多,特别是缺乏具有开拓精神、懂经营、善管理的“领军”人才。

(三)加大文化旅游产业资源开发力度。综合优势、基础和前景三个角度考虑,我区应在最具潜力的三个方面的资源上加大开发力度。一是以颍东区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为主题,围绕程文炳宅院、口孜老街、省文保单位清真寺等修复、扩建和提升等,打造颍东历史文化游。二是以皖北地区农耕民俗文化为主题,围绕枣庄杨寨村、牛庙村等乡村旅游重点村,打造乡愁体验游。三是以颍东地方美食、非遗和农副土特产,围绕口孜牛肉、插花牛肉汤、曹庄西瓜等打造美食购物游。

四、借鉴先进经验,结合颍东实际,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需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高度重视。深化对文化旅游产业重要性、规律性的认识,切实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摆上重要位置,同等条件下,引进和发展文化旅游经营企业,对文化旅游企业给予政策倾斜,资金扶持。

二要制定规划。与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相统一,由区委宣传部、文化旅游等部门牵头,发改、住建、财政、人社等有关部门联合制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对重点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在税收上予以减免。

三要整合资源。对民间手工艺品、土特产生产销售等行业通过组建行业协会、建立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等措施引导其集约发展,通过整合资源以解决现有文化旅游产业存在的少而小、小而散、散而低的突出问题。

四要政策扶持。突破政策瓶颈,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贷款贴息、管理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营造一个倾斜宽松的政策环境。

    五要扩大招商。充分利用“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带来的发展机遇,一是大胆走出去,积极宣传本地旅游资源,发展更多的旅游客源地;二是积极引进来,制定人才政策,吸引一批本地急需的旅游营销人才,营销管理团队;三是培育一批旅游优势企业,坚持招大引强、外引内育,支持各类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参资控股、重组兼并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以实实在在的项目建设,促进全区文化旅游业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